汇赢建设咨询·美好乡村别墅建造星球·精品乡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34|回复: 0

WA OPEN建筑事务所 田园学校——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绿色建筑:绿,更绿与最绿

[复制链接]

545

主题

545

帖子

166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65
发表于 2021-7-17 08: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田园学校——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北京,中国

Garden School: Beijing No.4 High School Fangshan Campus, Beijing, China, 2014

建筑设计:OPEN建筑事务所

Architects: OPEN Architecture

(视频来源:OPEN建筑事务所)

1 设计概念

这个占地4.5hm2的新建公立中学位于北京西南五环外的一个新城的中心,是著名的北京四中的分校区。新学校是这个避免了早期单一功能的郊区开发模式、更加健康和可延续的新城计划中重要的一部分,对新近城市化的周边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作发明更多布满自然的开放空间是设计解缆点——这是今天中国城市学生所迫切需要的工具,加上场地的空间限制,激发了我们在垂直方向上建立多层地面的设计策略。学校的功能空间被组织成上下两部分,并在其间插入了花园。垂直并置的上部建筑和下部空间,及它们在 “中间地带”(架空的夹层)以分歧方式相互接触、支撑或连接,这既是营造空间的策略,也象征了这个新学校中正式与非正式教学空间的关系。

w1.jpg

夜景,竹园上空(摄影:夏至)

下部空间包含一些大体量、非重复性的校园公共功能,如食堂、礼堂、体育馆和游泳池等。每个分歧的空间,以其分歧的高度需求,从下面推动地面隆起,形成分歧形态的山丘并触碰到上部建筑的“肚皮”,它们的屋顶以景观园林的形式成为新的起伏开放的“地面”。上部建筑是根茎状的板楼,包含了那些重复性的和更严格的功能,如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和行政楼等。它们形成了一座巨构,有扩展、弯曲和分支,但全部连接在一起。在这个巨大的结构中,主要交通流线被拓展为建立社交空间的室内场合,就像一条河流,其中还包含自由形态的“岛屿”,为小型的群组活动提供半私密的围合空间。教学楼的屋顶被设计成一个有机农场,为36个班的学生提供36块实验田,不但让师生有机会学习耕种,还对这片土地曾作为农田的过去留存敬意。

两种类型的教育空间之间的张力,及其各自包含的丰富的功能,造就了令人惊讶的空间的复杂性。为每类分歧的功能所做的适合其个性的空间,使得这个功能繁杂的校园建筑具备了城市性的体验。与一个典型的校园通常具有的分品级的空间组织和用轴线来约束大致对称的运动所分歧,这个新学校的空间形式是自由的、多中心的,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从任意可能的序列中进入。空间的自由通透鼓励积极的探索并期待分歧个体在使用上的再创作发明。希望学校的物理环境能启发并影响当前中国教育中一些亟需的转变。

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可以说最迫切的问题和挑战就是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教育承担着巨大的责任。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以这个新校区项目作为试金石和力所能及的回应。

w2.jpg

三角形窗套外遮阳(摄影:苏圣亮)

2 关于节能

这个项目是中国第一个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其标准跨越LEED金级认证)认证的中学。为了最大化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光线,并减少冬季及夏天的冷热负荷,被动式节能策略几乎运用在设计的方方面面,大到建筑的结构和几何形态,小到窗户的细部设计。地面透水砖的铺装和屋顶绿化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3个位于地下的大型雨水回收池从操场收集贵重的雨水灌溉农田和花园。地源热泵技术为大型公共空间提供了可延续能源,同时自力控制的VRV机组服务于所有零丁的教学空间,确保使用的灵活性。整个项目使用了简单、自然和耐用的材料,如竹木胶合板、水刷石(一项正在消失的工艺)、石材和流露混凝土等。具体办法如下:

2.1 被动式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架空设计:在结构时充分考虑整个区域的引风策略,借助CFD模拟手段进行空间结构优化,夏季校园整体平均风速达到2.2m/s,有效改善了室外微环境。

屋顶绿化/种植屋面:减缓校园的热岛效应和屋面的冷热冲击,延长建筑屋顶的使用寿命。

自然通风:教学楼在风压作用下,通风换气次数达到了7.9次/h,宿舍楼达到了3.6次/h,有效改善通风。

天然采光:校园满足采光规范要求的主要功能区面积达到了91.7%。风雨操场条形天窗,引太阳光线进入风雨操场内部;音乐教室、技术教室设立斜天窗进行漫反射采光;阶梯教室采取南北双侧窗的采光方式。

遮阳设计:教室均朝南向安插,窗套外遮阳形式可有效地遮挡太阳辐射进入室内;西侧办公采取三角式外遮阳,既包管了室内天然采光,又最洪流平地遮盖住直射光,解决了西晒问题。

w3.jpg

悬挑的阶梯教室(摄影:夏至)

2.2 空调设计

考虑教室、办公及宿舍的间歇性和即时使用性特点,这些区域夏季制冷采取可灵活控制的多联机系统。

地源热泵:在操场地面下共铺设144根垂直双U型地埋管,孔深120m,为礼堂、餐厅等大型空间制冷供暖。

新风热回收:礼堂、门厅处采取全空气系统、排风全热回收技术,热回收全年可节能4,4000KWh。

w4.jpg

风雨操场上方的山丘(摄影:苏圣亮)

2.3 可再生能源与节水设计

项目采取太阳能热水系统作为一次热源,下沉的操场及篮球场兼具雨水收集利用功能,并设立容积750m3的蓄水池。周边有市政中水供给,市政中水供给日平均用水量110.2m3/d,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了45.0%。卫生间内采取节水卫生器具,节水率达到8%。

w5.jpg

阶梯教室下方的荷花水池(摄影:陈诚)

2.4 建筑能耗分析

通过围护结构全年模拟优化、被动式设计、新风热回收、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照明节能设计等建筑节能策略,建筑的全年采暖空调能耗从516,000KWh降低到425,000KWh,采暖空调系统的节能率达到17.6%。照明系统节能率达到22.4%。□

w6.jpg

可见花园全景的舞蹈教室(摄影:夏至)

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

业主/Client: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人民政府/Changyang Government of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承建商/Construction: 北京中粮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Vanke COFCO

主持建筑师/Principal-in-Charge: 李虎,黄文菁/LI Hu, HUANG Wenjing

设计团队/Design Team: 中山代次郎(项目建筑师),叶青,张浩,周亭婷,托马斯·巴森斯拉格尔,张畅,朱特·希格斯,王一帆,于清波/Daijiro Nakayama (Project Architect), YE Qing, ZHANG Hao, ZHOU Tingting, Thomas Batzenschlager, ZHANG Chang, Jotte Seghers, WANG Yifan, YU Qingbo

合作设计院/Local Design Institute: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绿色建筑顾问/Sustainability Consultant: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幕墙顾问/Curtain Wall Consultant: 英海特工程咨询有限公司/Inhabit Group

照明顾问/Lighting Consultant: 莱亭迪赛灯光设计有限公司/Lighting Design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

声学顾问/Acoustics Consultant: 深圳洛赛声学技术有限公司/Clocell

景观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s: OPEN建筑事务所 + 北京世纪麦田园林设计有限责任公司/OPEN Architecture + MILAND DESIGN

标识设计/Signage Design: 北京天树文化艺术传播责任有限公司/Beijing Trycool Culture and Art Development Co., Ltd.

功能/Program: 共有36个初中及高中班级的中学/36-class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建筑面积/Building Area: 57,773m2

设计时间/Design Period: 2010-2012

建设时间/Construction Period: 2012-2014

评论

布鲁诺·斯塔尼奥/Bruno Stagno:这个项目是一个非常冷静的建筑表达,令人回想起1960年代的现代主义建筑。 建筑外部的白色墙体与彩色室内之间的对比,体现了细心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可见该校的职业教育项目综合了学术成绩和表示评估;体育和农业学科成为通过实验进行教学的科目。种植区域位于绿色屋顶上。该项目突出了标准的建筑水准,并反应出了学生的纪律性。(王欣欣 译)

王海松:这是一组空间利用极度紧凑的校园建筑,其地下、地面、屋顶层的充分利用,既满足了功能联系,又为师生创作发明了丰富的交往空间、活动空间,还具“节地”的效果;由体育馆(风雨操场)、食堂、礼堂等建筑体量形成的绿色山丘为校园增色很多,且有实际的节能意义;建筑群所采取的绿色技术比较妥帖,并没有堆砌的痕迹,且与建筑形态的结合比较平实。在少雨的北京地区,设置大型的雨水回收装置似较浪费,应注重于食堂、卫生间、浴室的废水搜集、回用。

原文刊载于《世界建筑》201606期P50-57。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页面下方“阅读原文”购买2016/06期《世界建筑》杂志

w7.jpg

微信编辑:卢谦

w8.jpg
温馨提示:
1、在论坛里发表的文章,仅代表发帖人即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论坛的所有内容都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论坛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5、如果本站文章内容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996741585@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成都汇赢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 蜀ICP备19016737号

GMT+8, 2024-4-26 09:29 , Processed in 0.0740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