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赢建设咨询·美好乡村别墅建造星球·精品乡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866|回复: 0

瑞士德语区今世建筑师作品中的混凝土

[复制链接]

423

主题

423

帖子

127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79
发表于 2020-4-23 07: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张旭,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讲师,旭可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本文摘自“瑞士德语区今世建筑师作品中的混凝土”,原文刊登于《建筑师》杂志2018年6月刊,总第193期P81-87


混凝土可能是20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特别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陪伴经济复苏,建筑技术立异,加之二战后重建引发的建筑业的巨大发展,混凝土成为二战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建筑材料。在瑞士,由于大量的石灰石矿藏,混凝土迅速获得了重视,除如桥梁、水坝这类基础设施工程,这种材料还深刻影响了建筑界,并帮忙谱写了该国建筑历史的新篇章。瑞士建筑在今世建筑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得益于分布在其领土上的优秀作品的数量之众、质量之高。瑞士当前的建筑实践依旧生机勃勃,势头不减。混凝土材料在瑞士建筑中的出镜率之高、施工技艺之精湛令人印象深刻,以致瑞士建筑师时常讥讽自己来自“混凝土国家”(ein Betonland)。必须认可,出于地理和历史等因素,瑞士联邦各地区的文化差别非常大,把瑞士今世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尤为困难,本文测验考试缩小讨论的范围,并以一种建筑材料——混凝土,作为具体问题讨论的切入点,构建一个审视瑞士德语区今世建筑的视角。没有物质就没有建筑。为何使用混凝土,如何应用混凝土,每个案例都是根据其具体情况来考量的。建筑师与工程师通过使用(钢筋)混凝土,或者配合其他材料一起实现了空间的多样性与结构体系的信服度,塑造了氛围的具体性并对语境作出独具见地的回应。

一、材料与理念

w1.jpg

▲ 布赫纳和布鲁德勒建筑事务所(Buchner Bründler Architekten,Basel)设计的沃塔中心项目(Volta Center,Basel,2009)外观

©摄影Ruedi Walti, https://www.archdaily.com/287020/volta-centre-basel-buchner-brundler-architekten/img_4256sm/

“我们将我们的建筑视为自治的物体,然而建筑所在的环境(context)与建筑对环境的响应这两点都是设计过程中的中心主题。” 布赫纳和布鲁德勒建筑事务所(Buchner Bründler Architekten,Basel)设计的沃塔中心项目(Volta Center,Basel,2009)即遵循了这个理念。建筑的场地原本缺乏身份,它曾是公路桥、住宅区、新火车站和环岛等无关碎片之间的空白(Void)。建筑师将建筑措置为一个能够赋予这个新城市中心以特征和身份的孤立元素——一块独石。通过城市因素的干预,沃塔中心雕塑般的形体在大马金刀地切割与慢条斯理地折叠之间摇摆,以致建筑物的每个界面都出人意表地分歧。建筑师选择保温混凝土作为构成外墙唯一的材料,目的是通过均质、连续的体量,使建筑能够连结身份与特征的统一与完整。为满足这道40cm厚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抗压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并获得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材料供应商与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材料和工法进行过多次测试和实验。最终,这个项目印证了建筑的自治性、标记性与其对环境的积极响应并不是相互排斥、不成兼得。无独有偶,建筑师瓦勒里欧 · 奥加提(Valerio Olgiati,Flims)设计的瑞士国家公园访客中心(Visiting Center at Swiss National Park,Flims,2008,)也使用了相同的材料——其外墙构造是一层55cm厚的保温混凝土。窗框固定于墙体内侧,尺寸稍大出窗洞一圈,在建筑外观中消隐了窗户的存在,以突显洞口之深邃、墙体之厚重。建筑师通过混凝土这种单一的材料和一致的构造体系实现了建筑“所有的部分都紧密相连,可是没有哪处是模块化的。最终它只包含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对称、稳定的外观却内含让人无法预测的、如迷宫般的内部空间。这一方面体现了奥加提所谓的“有机”建筑概念在实践中的转化,另一方面也显露出他在建筑中将矛盾和冲突并置,乃至制造“悖论”的兴趣。而奥加提此前完成的住宅K+N(K+N Residence,Flims,2005,)和巴迪尔工作室(Atelier Bardill,Scharans,2007,)都是通过内外两层混凝土、中间夹保温材料的墙身构造,才达到统一墙体内外材料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沃塔中心单层保温混凝土外墙的导热系数通过了那时的规范,却无法再满足瑞士今天愈加严格的节能要求。因此,诉诸超厚外保温材料,多层复合墙体的构造办法恐怕势必致使建筑的结构和外表皮越来越脱节。如今,建筑师需要更加频繁和挖空心思地措置核心部分和壳体分离的问题。对此,建筑师安德里亚 · 德普拉泽斯(Andrea Deplatzes,Bearth&Deplazes Architekten)提出要“特意研究,看除这种规定的按层设计的立面建筑方式,是否还有其他选择,要不就研究出一种所谓的‘粗犷建筑方法’来重新建立建筑结构和内部空间及外壳间不成磨灭的联系”。保温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或许并不是是建筑师的兴趣所在,但它可能是到目前为止唯一能够支持建筑师将概况、造型、结构、构造、空间、性能与建造作为整体来思考和物化的材料。以上建筑项目利用了只有混凝土才拥有的整合、消化事物的能力,它甚至为建筑师另辟蹊径,绕开了传统意义上构成建筑的所有元素的复杂组合。

w2.jpg

▲ 建筑师瓦勒里欧 · 奥加提设计的瑞士国家公园访客中心(Visiting Center at Swiss National Park,Flims,2008)外观

© https://www.travelita.ch/val-cluozza-schweizerischer-nationalpark/

w3.jpg

▲ 建筑师瓦勒里欧 · 奥加提设计的瑞士国家公园访客中心(Visiting Center at Swiss National Park,Flims,2008)二层平面图

© https://www.designboom.com/architecture/valerio-olgiati-visiting-center-at-swiss-national-park-zernez/gallery/image/valerio-olgiati-visiting-center-at-swiss-national-park-zernez-3/

w4.jpg

▲ 建筑师瓦勒里欧 · 奥加提设计的住宅K+N(K+N Residence,Flims,2005)一层平面图

© https://www.archdaily.com/61790/kn-residence-valerio-olgiati /5009179128ba0d27a700175a-kn-residence-valerio-olgiati-ground-floor-plan

w5.jpg

▲ 建筑师瓦勒里欧 · 奥加提设计的巴迪尔工作室(Atelier Bardill,Scharans,2007)一层平面图

© https://architizer.com/projects/atelier-bardill/

二、材料与语境

“我们试图将我们的建筑融入历史布景中,使其变得非常健壮。 我今天进行的设计,应该是文化上可延续的,这意味着它在50年或100年后依然有用。”巴塞尔的米勒和玛兰塔建筑事务所(Miller & Maranta Architekten,Basel) 的观点同样反映在嘎巴特别墅扩建项目中(Extension of the Villa Garbald, 2004,)。建筑师希望把新建筑物看作从现有的、有着粗糙粉刷质感的老旧围墙上生长出来的房屋。因此一个重要的设计策略是采取一种具有粗糙矿物质地和强烈触感的概况材料。建筑师最初的设想是使用某种与老墙具有类似效果的泥灰砌体墙的变体,直到设计深化阶段才转而决定使用混凝土。这是由于塔楼内的房间不是分布在几片平行的楼板上,而是显现一种螺旋上升的排布方式,这致使按楼层施工的方式将变得异常复杂。因此,施工工序不是通常的由下至上,而是从外向内。钢筋混凝土现浇外壳和内部结构的施工阶段严格分开。为了实现粗粝的概况效果,混凝土中掺入了本地骨料,这些骨料是来自梅拉河(Maira)的碎石和瓦尔托尔塔(Val Torta)的花岗岩砾石,颗粒直径巨细达32mm,除黄绿色岩石被作为部分骨料掺入混凝土中,还通过色彩添加剂实现水泥中的黄绿色调。最后用2000~2500Pa的高压水射流除去外墙混凝土概况1~2cm的表层水泥,流露出被水泥包裹的骨料,再现与农舍和花园围墙相似的微妙色调与粗糙质感。这种工法被称作“水磨损”(Hydro Abrasion)。由于混凝土在模板接缝处具有分歧的强度,因此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工匠操作才能获得统一的建筑外观效果。最终,建筑从远处看起来显得非常有整体感,虽然混凝土概况经过特殊措置,可是模板拼缝的痕迹依旧依稀可辨,概况的不规则性增强了建筑物的粗糙脸色。

w6.jpg

▲ 米勒和玛兰塔建筑事务所(Miller & Maranta Architekten,Basel) 的嘎巴特别墅扩建项目(Extension of the Villa Garbald, 2004)外观

© 摄影Ruedi Walti,https://cbp.ch/taetigkeiten/restaurierung-und-erweiterung-villa-garbald/

w7.jpg

▲ 嘎巴特别墅扩建项目外墙施工

© Sichbeton im Detail. Vier Bauten von Miller&Maranta

w8.jpg

▲ 嘎巴特别墅扩建项目“水磨损”工法

© Sichbeton im Detail. Vier Bauten von Miller&Maranta

分歧于嘎巴特别墅扩建项目外墙解决方案的“姗姗来迟”,列支敦士登博物馆(Kunstmuseum Liechtenstein,2000,)的混凝土“黑匣子”,则是建筑师莫戈和德格罗(Morge & Degelo Architekten,Basel)与克里斯蒂安 · 克雷兹(Christian Kerez,Zürich)在方案阶段就设想好了的。在瓦都兹(Vaduz)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博物馆几乎没有开窗的60m长、25m宽、12m高的无缝体块是一个创举,庞大的“独石”效果令人横眉。建筑外墙的现浇混凝土骨料由黑色和绿色的玄武岩与下瓦茨(Untervazer)的河沙通过明确的配比构成。产自一处的玄武岩块被打坏成直径8~64mm的、棱角分明的细石料。出于立面后期特殊措置的考虑,混凝土外墙制模使用了钢模板和木模板, 模板接头采取特殊做法以避免锥孔和钉点。无缝浇注的混凝土墙面随后被打磨、抛光成水磨石(Terrazzo),为此,10名工人用手持式抛光机器在墙壁上工作了5个月之久。在这个过程中,直径6~10mm的混凝土被清除,精心准备的骨料“内容”随之显现。装配模板的孔洞被填充并由憎水材料封闭,然后用有光泽的浸渍溶液封闭混凝土概况的空隙,作为防腐和防涂鸦的呵护层。立面水磨石光滑如天鹅绒般的反射概况,展示出混凝土晶粒结构的同时反映了周围环境的轮廓,形成了建筑与莱茵河谷景观内在与外在的联系,并邀请人们以肌肤与之相亲。

w9.jpg

▲ 列支敦士登博物馆(Kunstmuseum Liechtenstein,2000)外观

© 摄影Ruedi Walti,http://www.architekturreisen.com/2015/10/02/liechtenstein-architekturreise/

三、材料与氛围

“美术馆屹立在康斯坦茨的湖光中。 它由玻璃板,钢铁和浇筑的混凝土构成,并在建筑内部形成结构和空间。从外面看,建筑物像一个发光体。它吸收天空转变的光线,湖泊的氤氲,反射其光芒和色彩,而且根据视角,时间和天气,让人感知其内在生命。” 彼得 · 卒姆托(Peter Zumthor)和工作室(Atelier Peter Zumthor & Partner, Haldenstein)在布雷根茨美术馆(Bregenz Art Museum,Austria,1997)项目中努力措置的正是光线。建筑的剖面提供了创作发明性的解决方案,一层门厅与上部三层展厅堆叠在一起,三片巨大的混凝土墙体串起上部展厅彼此脱开的混凝土盆腔,脱开的空间正是为侧向自然采光和与之结合的人工照明层准备的。建筑被鱼鳞状的磨砂玻璃幕墙包裹着,没有允许景色抵达室内的透明玻璃,只有光亮准入。内部空间由极其简约的材料构成,但细节控制得非常到位。展厅天花正方形划分的磨砂玻璃板由其四边中部的金属节点卡住,新颖地悬挂起来。精致的节点矩阵与规则的缝隙划分令光线因依附于物体而转化为“可见”的物质,天花不是密封的灯罩,而是透气的筛子。与之相反是大面积无缝的混凝土墙面和地面,混凝土墙壁上垂直的模板痕迹与天花的玻璃划分一一对应,模板痕迹似乎是天花缝隙于墙壁概况投下的影子,抑或是屋檐豁口在外墙上留下的水迹。错觉微妙地剥离了无缝混凝土墙面上的人工痕迹,墙体在弥漫的光线中被稀释并趋向非物质化。每个楼层的抛光混凝土地面的灰色深度各不相同,底层门厅的地面色调最暗,而在层高最高、光线最好的顶层展厅,地面色调最浅。于是,去向每个“目的地”——展厅 —— 的过程都是“趋光”的。无缝地坪的边沿与墙壁脱开,留有缝隙,这利于释放应力,避免地面开裂,同时在此设置了新风的送风口。混凝土墙身内含水暖-水冷设备的辐射管道系统。因此,空间回到天花、地面与墙壁的基本状态并不是是删减所得,而是通过压缩。“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压缩’是一种凝结,实际上它会增加观众的知觉并使其接受其他刺激。”在这里,艺术和建筑都无法掩盖对方。观众、艺术品与康斯坦茨湖的光线在此相遇。

w10.jpg

▲ 彼得 · 卒姆托的布雷根茨美术馆(Bregenz Art Museum,Austria,1997)外观

© 摄影Hélène Binet,http://www.kunsthaus-bregenz.at/presse/architekturfotos/

w11.jpg

▲ 彼得 · 卒姆托的布雷根茨美术馆展厅

©摄影Matthias Weissengruber,http://www.kunsthaus-bregenz.at/presse/architekturfotos/

w12.jpg

▲ 布雷根茨美术馆墙身示意图

© http://www.kunsthaus-bregenz.at/ueber-uns/architektur/

可以与布雷根茨美术馆相提并论的案例是吉贡/古耶建筑事务所(Gigon / Guyer Architekten,Zürich)于1992年完成,位于达沃斯的基希纳博物馆(Kirchner Museum, Davos,1992),二者展览空间的采光照明机制如出一辙,用评委的话说,基希纳博物馆 “适应气候条件的立异照明解决方案是其核心设计理念,同时也是建筑的自身表示。 与其他艺术博物馆一样,它理想地强调出艺术家的作品。它对后期博物馆建筑的影响至关重要” 。博物馆的四个展厅是这座建筑物的核心,仅供艺术作品和观众使用。 四个展厅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简单矩形空间,厚实的墙壁承担起上部的采光灯笼以及屋顶构架。混凝土墙壁在展厅内侧被石膏板覆盖并涂成白色,为艺术作品创作发明了一种冷静、中性的布景。 与展厅的简单立方体对应的是展厅之间的鸿沟复杂的大厅,从大厅解缆,观众可以自力进出每个展厅。 在从一个展厅到另一个展厅的流线中,大厅是“必经之地”。这样一来,展厅则完全是“目的地”,而非通往下一个房间的“中途”。分歧于展厅内墙的措置,展厅墙体的混凝土材料在大厅中完全流露、不加掩饰,同时,大厅的地面与天花的材质也是混凝土,有着清晰可辨的划分和模板痕迹,这使得整个大厅沉浸在混凝土的灰色基调傍边。透过展厅间的落地大窗可以看到公园的树林、城市的街景和远处的山峦 —— 达沃斯特有的阿尔卑斯山区风貌正是基希纳绘画的主题。大厅是一处建筑以内、房间以外的冥想空间,其材料显现的整体性与四个展厅的自力性让该空间素净且布满张力。

w13.jpg

▲ 吉贡/古耶建筑事务所(Gigon / Guyer Architekten,Zürich)的基希纳博物馆展厅(Kirchner Museum, Davos,1992)

© https://www.davos.ch/fileadmin/eventsfiles/8389_Oeffentliche_Fuehrung_Kirchner_Museum_STB20151123_038_Stephan_Boesch.jpg

w14.jpg

▲ 基希纳博物馆大厅

© http://grandtour.myswitzerland.com/lightboxes/apz/en__pop_davos-kirchner.html

四、结构与空间

来自库尔(Chur)的工程师康策特(Jürg Conzett,Conzett Bronzini AG,Chur)认识到纯真通过承重系统的简单叠加去解决问题很可能会与支撑项目的基本理念相互冲突。为了作出恰当的选择,把建筑看成一个整体,并了解其工作机制是需要的,同时对其背后的各种因素作出反应,结构和构造问题只是整体中的一部分。他与米勒和玛兰塔建筑事务所合作设计的沃塔学校(Volta School, Basel,2000)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校舍的空间结构与支撑结构基本一致,形成了一个不成分割的整体。这是一种被康策特称为板——片系统的结构——空间模型,它基于楼板、屋面板与墙壁的空间合作,水平的板与垂直的片互锁形成一个结构整体。沃塔学校上部的四个楼层即遵循该结构原理,钢筋混凝土楼板和墙体组合的整体如同一座横跨地下室的多层桥架,这座40m长的“桥”落在地下体育馆两端相距28m、厚度为40cm的结构墙上,“桥”的一端与东侧的墙体守齐,另一端向西悬挑12m,覆盖入口大厅,这个信息被建筑师通过西立面底层与上部错位的窗间墙传递出来,然而相当隐晦。

w15.jpg

▲ 沃塔学校(Volta School, Basel,2000)体育馆

© 摄影Ruedi Walti,http://attention.enterpriselab.ch/archi/index__gut.php?sprache=de&auswahl=4&bauten_id=696#

w16.jpg

▲ 沃塔学校过厅

© 摄影Ruedi Walti, http://attention.enterpriselab.ch/archi/index__gut.php?sprache=de&auswahl=4&bauten_id=696#

w17.jpg

▲ 沃塔学校横剖面及结构示意图

© Sichbeton im Detail. Vier Bauten von Miller&Maranta

一墙宅 (House with one Wall,Zurich,2007) 是一座被每层唯一一面混凝土墙壁垂直分成两户人家的三层独栋住宅。曲折的墙体既是承重结构也是邻家之界,各层墙体分歧形式的折叠界说出其两侧的房间、空间与视野开合。建筑师克雷兹给出的看似直白易读的折墙与楼板交替累积的格式塔致使建筑各部分(结构、功能、流线、视野等)之间发生极强的依赖性与潜在冲突,这反过来致使建筑物变得异常复杂。折墙的原理简单说来,如同一张被折叠的纸张能够自己站立不倒。而以今生成建筑,谈何容易。较大出挑的无梁楼板与屋面板,每层局部交错,而非上下贯通的墙身,都给结构设计带来巨大挑战。工程师施瓦茨教授(Prof. Dr. Joseph Schwarz)应用力流概念在混凝土平常的板片外形下裹藏了由精确计算和严谨铺设、捆扎的钢筋与钢索网络, 实现荷载在楼板与墙体内通过拉力与压力的连续转化最终抵达地面。也许只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在泰然的脸色下完成如此紧张的高难度动作。

w18.jpg

▲ 一墙宅 (House with one Wall,Zürich,2007)

© 摄影Walter Mair

w19.jpg

▲ 一墙宅分析图

© http://www.artwort.com/2015/11/19/architettura/house-with-one-wall-le-regole-del-gioco-christian-kerez/

这些从概念起点衍生出的母题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变得如此强烈地交织在一起,最终,建筑物可以被视为具有同等内在价值的结构技术和空间序列。

五、历史追溯

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还只是一种建筑材料,受美术学院传统训练的建筑师将混凝土开拓者的成绩暂时包裹在了传统建筑风格的外壳之下。这种材料还没有被赋予属于其自身的建筑表示力,反而是个别工程师先行探索这种材料的美学品质。在功能性建筑中,如作为基础设施的桥梁和站厅,结构骨架得以裸露,纯粹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被设计和实施出来。 尤其在瑞士,罗伯特 · 马亚尔(Robert Maillart)、海因茨·伊斯勒(Heinz Isler)、克里斯蒂安·梅恩(Christian Menn)等众多有创作发明力的工程师使用这种自由成型的建筑材料,创作发明了举世瞩目的土木工程。三位工程师均结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 下文简称ETH),伊斯勒、梅恩还曾就教于此。瑞士工程领域的工学院传统延续至今,现今享有国际声誉的结构工程师康策特就读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和ETH,施瓦茨教授结业于ETH并在此执教,他们继续发展着瑞士结构工程师的怪异话语,其实不竭丰富其语境。康策特与穆斯塔法维(Mostafavi)及赖希林(Reichlin)的著作《结构作为空间》(Structure as Space)对工程的意义和目标进行了清晰地思考——不可是学科的原则,还深刻触及与建筑空间的需要关系。施瓦茨与穆托尼(Aurelio Muttoni)及图里曼(Bruno Thürlimann)合著的著作《用应力区域设计混凝土结构》(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with Stress Fields),“用图解静力学的方法分析和梳理了整体结构内力流的各种可能,是图解静力学在整体结构应用的理论基础”。这与昔时马亚尔在桥梁设计中用一生去完善的基本理念——结构作为整体(Structure as Monolithic) 遥相呼应。多年以来,以康策特、施瓦茨为代表的结构工程师与瑞士许多一流建筑师有着密切的专业以及学术合作。这逆转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科与职业专业化、细分化的趋势。合作伙伴间的跨学科布景及其后续的工作方法标记着重新界说建筑学与结构工程之间关系的基本解缆点。瑞士建筑也因此获得怪异基因与新的探索方向。

w20.jpg

▲ 罗伯特 · 马亚尔的塞尔基那山谷桥(Salginatobel Bridge,Schiers, Switzerland,193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lginatobel_Bridge

w21.jpg

▲ 海因茨 · 伊斯勒的高速公路服务站(Highway service area Deitingen south, triangle concrete cupola roofs, Solothurn, Switzerland. 1968)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inz_Isler

w22.jpg

▲ 克里斯蒂安 · 梅恩的甘特桥(Ganter Bridge,Valais,Switzerland,1980)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nter_Bridge

再回头看看建筑界,20世纪50年代初,清水混凝土成为一种建筑风格的媒介。“粗野主义”被英国建筑评论家雷纳·班海姆(Reyner Banham)宣扬成一种建筑潮流,其标记是诚笃、可见的材料运用,尤其是流露模板痕迹的清水混凝土。雷纳·班纳姆在其1966年出版的《建筑中的粗野主义》(Brutalismus in der Architektur:Ethik oder Ästhetik?)中介绍了瑞士的第五工作室(Atelier 5)和夫德勒、奥托和茨温佛建筑师联盟(Architektengemenshcaft  Förderer,Otto&Zwimpfer)的作品。在那时众多以清水混凝土为主要创作材料的瑞士建筑师中,瑞士雕塑家和建筑师夫德勒(Walter Maria Förderer)以其不俗天赋脱颖而出,他在抽象的雕塑形态中,追求建筑的立体感与图像性,因此他的建筑被称作“可以居住的雕塑”,代表作品是位于瑞士赫雷门斯的圣尼古拉斯天主教会中心(Saint-Nicolas Hérémence,1971)。虽然夫德勒毫不掩饰他对清水混凝土的偏好,但他已经认识到,除玻璃、钢材、混凝土、天然木材,建筑师还可以使用石膏、抹灰、油漆等各种材料表达建筑。 新建筑将不再受僵化思想体系的指导,而是受其具体情况的要求;并提出要利用和发展现代主义先锋们所创作发明的一切,继续探索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示形式,而不是仅仅发展某个先锋的个人成绩。久长以来一直被认为互不兼容而且并行发展的矛盾事物,如今必须一起作为设计的基础。这代人对19世纪也有了新的态度,不再将过去的建筑分为进步或反动的建筑,不再提出抛弃偏见,就有可能获得新的财富。由此可见,第二代瑞士建筑师为现代建筑在瑞士的发展扩宽了道路。

w23.jpg

▲ 瑞士赫雷门斯的圣尼古拉斯天主教会中心(Saint-Nicolas Hérémence,1971)外观

© https://www.swiss-architects.com/is/pages/hauptbeitrag/29_13_wmfoerderer

六、结语

混凝土这种源自大自然的人造石头是瑞士建筑文化的决定性元素之一,体现了瑞士建筑坚实、细致和精确的传统。 它的可塑性不竭挑战建筑师的造型创意,它非凡的力学性能和多样的模板技术能够实现人们意想不到的结构形式和概况效果。混凝土似乎就意味着“创作发明力”,恐怕瑞士人对此深信不疑。1977年设立的混凝土建筑奖(Architekturpreis Beton),因其怪异内容和方向,在瑞士建筑奖领域占据特殊位置。该奖反映了瑞士的建造活动,激发了对优秀建筑的讨论,展现了混凝土这种建筑材料的创作发明潜力。在本文提到的建筑师中就有好几位曾是获奖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在瑞士建筑师手中不可是一个有天赋的独奏者,还是一个能够介入乐团演奏,与其他材料和谐共处的敏感角色。这也正是本文以混凝土材料,而非混凝土建筑作为切入点的初志。

(本文摘自“瑞士德语区今世建筑师作品中的混凝土”,原文刊登于《建筑师》杂志2018年6月刊P81-87,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建筑师》No.193丨2018年6月刊

w24.jpg

w25.jpg

长按二维码,

快速订购《建筑师》193期杂志

《建筑师》杂志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

内容统筹:李鸽

微信编辑:柳冉

查找公众号:建筑师

新浪微博:@建筑师杂志微博

投稿方式:登录系统进行在线投稿

(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ch/index.aspx)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inaarchitect

淘宝天猫商城: http://zgjzgycbs.tmall.com

杂志订阅:邮局统一邮发代号82-608

w26.jpg
温馨提示:
1、在论坛里发表的文章,仅代表发帖人即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论坛的所有内容都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论坛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5、如果本站文章内容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996741585@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成都汇赢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 蜀ICP备19016737号

GMT+8, 2024-5-17 15:35 , Processed in 0.07016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