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赢建设咨询·美好乡村别墅建造星球·精品乡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837|回复: 0

艺术与食物的碰撞

[复制链接]

1493

主题

1494

帖子

531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17
发表于 2020-3-7 17: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1.jpg

发现世界的美好,点击蓝字关我们吧!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必须元素,亦如阳光、水与土壤。人类与食物的关系密不成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食物、文化、社会问题、艺术以及为我们供给食物的地球之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而这种多层面的交织亦让我们在看待与解决各类问题之时可以寻求多角度多方面的解决之道。同样,无论是社会与环境发展的可延续方面、对生命的思考方面还是介入民生问题等其他方面,艺术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的力量与解决问题的方式。

w2.jpg

>  量米·糧,朱琺、厉致谦,中国

近日,由左靖、汪涵策划的一场名为“行动造就未来——零饥饿”艺术展在北京的悦・美术馆拉开帷幕,这场为期两周的展览展示了一系列由中国、美国、法国、荷兰、日本和泰国的知名艺术家们所创作的装置、片子、文献和摄影作品,共分为三个版块,分别是“过去的现在”“现在”“现在的未来”,以时间为轴线从艺术视角论述了过去、现在以及可预见的未来之中我们所面临的食物、生存、环境、生活等等问题,旨在鼓励公众介入实现全球“零饥饿”的目标,亦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介入进来,打破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在思考与解决社会问题中展示出他们的艺术和创意的力量。“零饥饿”的概念是与人类以及环境的可延续发展紧密联系的,亦是世界各国目前依然面临的问题。同样,艺术作为一种教育和传播的力量,应该为解决贫困、饥饿以及环境问题贡献出应有的力量。食物与生存是这个世界在久长以来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策展人左靖是文化乡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艺术理应致力于发现并揭示这个时代的深刻危机,并通过视觉和听觉等形式,把问题清晰地转达给观众,以便积蓄采纳进一步行动的认知与力量,而通过此次展览,通过我们的行动,在食物与生存这一核心主题上,希冀可以造就一个没有饥饿的未来。”

饮、食、呼吸:健康与环境

w3.jpg

>  展览现场

从饥饿到浪费,从餐盘到地球,从农耕文明到后工业文明,食物与人、社会与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这些问题,亦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这个世界发展的历史,贯穿于我们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对于我们理解过往历史、解决当下问题,以及面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观察的方式、思考的蹊径以及新的解决之道。

w4.jpg

>  无用之用——大白菜,宋冬,中国 摄影:朱锐

在此次展览之中,亦有很多作品对此作了深刻的思考与探讨。例如作品《回宅》,是建筑设计师梁井宇团队对“理想”家的研究项目,始于对传统家庭生活中食物制作全过程的观察,围绕食品制作而设计的“理想”家的面貌,展示出了寡淡物质条件下的质朴美感,去除现代化的便当设施,享受家庭协作的劳动乐趣,低物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致力于追求古代文人所提倡的“一箪食、一瓢饮”的质朴境界。与此相对应的作品还有美国艺术家Allza Ellazarow 的摄影作品《物尽其用+ 农场动物》,Allza惊讶于美国人对于食物的惊人浪费,于是就将抛弃在餐桌上的食物以荷兰景物画的方式重新搭配灯光进行拍摄创作,使这些“废弃物”显现出油画一般典雅的效果,亦重新焕发出惊人的美丽与活力,以此来提醒公共要珍惜食物,关注环境。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下各种环境问题陆续开始影响着地球的可延续发展,通过个体的饮食方式、生活理念的调剂亦可以改善我们的环境。作品《平静的革命》即向公共反映了这一主题。该作品讲述了一群受到日本3.11 核电站事故影响而不再依赖现代社会工业化大系统的人建立本地的能源配给,在村庄里建设水电站,联合农家与城市消费者共同推出“市民风车”等行动,以自主自立的方式利用自然,以平静的态度直面生活、进而改变地区生活环境。另外,在此次展览中,亦有一些艺术家展现了对未来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畅想与设计,例如玛瑞吉˙沃格赞的作品《吃设计》即布满了对未来食物的深度思考与奇思妙想的创意,食物不只是讲述故事的工具,更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故事与价值。

w5.jpg

>  拾穗,贵州黎平县处所农业物种保育场,中国

艺术家们对食物、人、社会与环境的思考与探索亦远不止于此,人类的饮食行为对环境究竟发生了哪些影响?如果我们减少动物类的食物消费,地球是否会更健康?农业是造成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还是遏制气候变暖的潜在工具?如何推动可延续饮食,绿色食品是否对环境友好?这些关乎可延续发展的问题,艺术家亦为我们提供了纷歧样的思考路径。例如,艺术家Thierry Boutonnier 的作品《向奶牛解释产奶目标》就用了戏谑的方式将人与管理奶牛产奶的关系展现出来,将人类所面临的食物与环境问题展现在奶牛的面前以期待解决。另外,还有Alexa Brunet 的系列作品反乌托邦中《农业土地的消失》《农药》等就是通过对环境污染的表示来探讨我们的食物与人的生存问题。

食物、艺术与生命

自古以来,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者不在少数,食物自降生以来就与人类的文化息息相关,一箪食,一瓢饮其实不止于食物概况的朴实,更在于古往今来人们对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文化的探究与身体力行。饮食文化之中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对生命等问题的思考。

w6.jpg

>  食物的家,九樟学社,中国  摄影:朱锐

从艺术的角度解缆,来显现出饮食之中的文化现象亦为我们生命问题的思考有了新的启发。例如,在 此 次 展 览中的作品《Ciao, Tito!再 见了,铁 托!》即反映了小麦生产已被多种杂交品垄断,很多品种已从市面上消失的现象。作者是陈旻和Joseph Gallix,79件小麦样本以证件照的方式被拍摄,金黄的麦穗显现出雅致之美,并以灯箱的形式展示出来。事实上,如题中的“铁托”即是一个被法国农业部从种子名录中去除的名字,目前只限于私人收藏。小麦作为粮食与人的饮食文化有着密不成分的关系,小麦的被取代亦标记着与之相关联的部分饮食文化的流逝,而这种反应在食物之中的传统文化的流逝我们又该何去何从?与此同时,还有艺术家汤南南的作品《海芽》,亦借此讨论了食物与时间、记忆、乡愁以及生死等命题。《海芽》由几十根竹笛组成,这些竹子均来自作者家乡漳州渔村,在竹管中填满了杭州的泥土,土中培植了油菜籽和黄芽菜,在展期之中亦延续生长。人生亦是如此,少年长大于家乡,成年之后为求学为生活流离失所至外地,而生命亦在分歧的泥土之中开始了新的希望与长大。另外还有艺术家宋东的作品《无用之用——大白菜》亦探讨了这一主题,这一装置作品由破旧的窗框组合而成,透过窗子,里面有一颗陶瓷大白菜。这是其近些年来一系列废物利用创作的作品之一。一方面,大白菜曾是中国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承载着公共昔日的冬季记忆,是北方饮食文化中不成或缺的一块;另一方面,宋东将白菜这一元素安设于破旧窗户所组成的容器之中亦阐释了食品的“ 剩 余价值 ”。

w7.jpg

>  祖先的智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中国,专家指导:闵庆文,设计:马仕睿 中国,摄影:朱锐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艺术家亦通过食物的艺术性创作来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诸如,英国的女艺术家阿尼亚・加拉乔(Anya Gallaccio )的苹果树作品《因为我不克不及留住2002》(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2002 ),此件作品于2003年获得了英国艺术领域最具声望的特纳奖。作品使用了一颗被削减过枝条的青铜苹果树,树上固定了上百个红透了的真苹果,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象征希望的红苹果在枝丫上慢慢腐烂变质。在这一作品中,阿尼亚・加拉乔通过苹果自己的气息与味道来对观者发生影响,并借此讨论生命和时间的关系。冈萨雷斯· 托雷斯在其作品《无题(罗斯的洛杉矶肖像)》中亦采取了成堆的糖果来纪念其爱人罗斯的离世,总共约175 磅的糖果代表了罗斯健康时的体重,每位观众都可以带走一颗糖,而糖果的减少代表了罗斯日渐消瘦的身体,生命的消亡令人唏嘘,融化在公共口中的“罗斯的洛杉矶肖像”却依然回味甘甜。与之分歧的有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作品《洋葱》,其借助洋葱探讨了公共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诸多压力以及人们掩藏起来的内心懦弱的一面。在作品中,阿布拉莫维奇大口咬食着洋葱,在此过程中,还充满着阿布拉莫维奇埋怨的声音,“我厌倦了经常换班,在候车室长时间的等待;我厌倦了做更多职业的决策;我厌倦了美术馆和画廊的展览开幕式和无休止的招待会;我厌倦了假装对谈话感兴趣;我厌倦了我的偏头痛;我厌倦了总是爱上毛病的人。我想变老,变得很老,我觉得没有什么是重要的……”阿布拉莫维奇越来越激动,口水从嘴里流出,口红褪去了颜色,洋葱黏在了她的脸上,咀嚼速度 逐渐减慢。这件作品亦挑战了艺术家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极限。另外,还有约翰・博伊斯的作品《油脂椅》,其在一把木头椅子上堆满了油脂,并在其中插上了一支温度计,表示了对于生命的拯救和治疗的隐喻,椅子是人体结构和秩序的象征,而油脂意味着疗伤,它是可以随温度发生转变的一种混沌物质。博伊斯认为,“混沌可以具有一种治疗的特质”,这件作品与博伊斯在二战时的飞行员经验相关。

作为艺术民主化的媒介

w8.jpg

>  47 面,长冈贤明,日本

民以食为天,道出了食物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当以食物为工具,以吃为技法,就给艺术创作提供了自由,进而为博伊斯所言的“人人都是艺术家”提供了可能。除此之外,食物还象征了生命、时间等,影射了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布景。食物,在此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亦成为艺术民主化的媒介。在“零饥饿”艺术展中,日本艺术家长冈贤明的作品《47面》就通过其品牌D&Department Project品牌在47个县建立基地,通过餐饮、商品和旅游来重估每个地区的设计怪异性,他从日本47个县收集了最具代表性的面条,而每种面条的生产方法、材料与食用方式,都让旅游者进一步了解产地的风物人情。

w9.jpg

>  “吃设计”系列,玛瑞吉·沃格赞

除此之外,还有美国用食物做艺术的女艺术家Jennifer Rubell的诸多作品亦都采取了食物作为媒介。例如,《50 Cakes》是其在迈阿密艺术节上的作品,Jennifer Rubell买了50个分歧口味的奶油蛋糕,寻找了50个分歧种族穿黑色衣服的“饲养员”坐在舞台上,每位观众进来后找一个“饲养员”将嘴张开,“饲养员”就会用一个勺子喂一口蛋糕,每人只能吃一口,被喂过的勺子会被抛弃在地上。这一作品通过蛋糕、“饲养员”投喂以及公共介入的方式来完成。在这件作品中,人人都成了艺术家。

w10.jpg

>  “吃设计”系列,玛瑞吉·沃格赞 摄影:朱锐

w11.jpg

>  Ciao,Tito!拜拜,铁托!中国陈旻、法国Joseph Gallix

艺术家埃利亚松曾说过,“没有食物,一个人会死去。然而没有艺术同样也不克不及活,只是离开世界的速度有快有慢而已。”食物和艺术,本就是平等且密不成分的。艺术的介入为饥饿与贫困、浪费与生态资源的可延续发展等社会问题不但提供了新的观察方式与解决路径,还让我们对饮食、生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了新的思考。而人类与食物的依存关系在为艺术创作提供了自由的同时亦为艺术的民主化提供了媒介,使得人人都是艺术家成了可能。在这个自转公转不断歇的世界中,艺术与食物的碰撞,打破了艺术与非艺术的鸿沟,给我们带来了纷歧样的花火!

w12.jpg

>  《物尽其用+农场动物》 ,摄影:朱锐

艺术与设计(理论)欢迎您的来稿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东街2号

德律风:010-68583578

邮编:100054

E-mail: lihongfei@vip.163.com

官网:www.artdesign.org.cn

投稿平台:http://ysll.cbpt.cnki.net/EditorEN/Quit.aspx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可获得投稿须知

w13.jpg

艺术与设计

微信|微博|APP|抖音|头条
温馨提示:
1、在论坛里发表的文章,仅代表发帖人即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论坛的所有内容都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论坛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5、如果本站文章内容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996741585@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成都汇赢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 蜀ICP备19016737号

GMT+8, 2024-5-4 14:51 , Processed in 0.0815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