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赢建设咨询·美好乡村别墅建造星球·精品乡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02|回复: 0

【AT】全球著名建筑巨匠的家都长什么样?

[复制链接]

401

主题

401

帖子

121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3
发表于 2020-2-8 13: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来源:时尚芭莎艺术(ID: bazaartchina)

w1.jpg

路易斯·巴拉干自宅,墨西哥城,1947年
每个人都有自己居住的“家”,它可以是几平米的蜗居,也可以是一家人起居的宅院;抑或是一本人生“列传”,乃至一处精神居所。那么对于最会打造生活空间的建筑师们而言,他们的家宅是什么样的呢?

01

第一届普利兹克奖得主的家

普利兹克奖素有“建筑界的奥斯卡”之称,1979年的第一顶桂冠由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摘得。而在那之前30年,他设计的“玻璃屋”为他带来了巨高声誉。

w2.jpg

菲利普·约翰逊自宅“玻璃屋”(Glass House),美国康涅狄格州新卡纳,1949年

w3.jpg

在“玻璃屋”可饱览自然景色,图中家具为下面将提到的建筑师密斯所设计。

顾名思义,“玻璃屋”四墙为玻璃,透明、简洁的空间中除圆形的卫生间外全部敞开。或许这样的“家”会让人担忧隐私问题,但建筑师本人在这里一直生活到去世。另外,他还于56年间在周围设计了砖屋、美术馆等九个各具特色的作品。

w4.jpg

通透的“玻璃屋”

w5.jpg

“玻璃屋”附近作客房使用的“砖屋”(Brick House)

02

“正版”玻璃屋:少即是多

而实际上,约翰逊玻璃屋的想法来自另一位建筑巨匠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其贯彻的“少即是多”的建筑理念与纯净形式也被人们称为“密斯风格”。虽然约翰逊说自己以玻璃屋表达对朋友的仰慕之情,但密斯恐怕难以不介怀,两人几年后不欢而散。

w6.jpg

范斯沃思住宅(Farnsworth House),美国伊利诺伊州普莱诺,1945年设计,1951年完工。

密斯的“正版”玻璃屋是为单身女医师范斯沃思而建。虽然他的设计未能帮忙二人连结亲密关系,但剔透的玻璃屋和周围美景融为一体,始终优雅地飘浮在福克斯河畔。

w7.jpg

秋天的范斯沃思住宅

w8.jpg

冬季的范斯沃思住宅

03

文丘里“妈妈的家”

在1991年普利兹克奖得主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的眼中,没有现代主义的“少即是多”,而是更多强调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被他亲切称为“妈妈的家”的早期作品即体现其理念:一楼可以满足母亲的一切需要,做最复杂的考量使老人的生活最方便;而建筑师自己则住在二楼,更多杰作在他的房间降生。

w9.jpg

罗伯特·文丘里作品“妈妈的家”(Vanna Venturi House),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1962-1964年

w10.jpg

“妈妈的家”模型

w11.jpg

“妈妈的家”草图

昔时,也正是这位优秀的母亲打开了文丘里的建筑视野。这座“母亲之家”成了凝聚建筑师、母亲和建筑三者关系的实体。

04

柯布西耶:建筑带来幸福

无独有偶,“现代建筑之父”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也曾为自己的双亲设计住宅,亲手用建筑为最重要的人带来幸福与愉快。从房子的面积选择到开关位置的设计,柯布西耶都从老人的需求解缆,甚至为母亲的爱宠都专门建造了瞭望台,这些怪异而贴心的设计恐怕非建筑师本人所不克不及为。

w12.jpg

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湖滨别墅(Villa Le Lac),瑞士沃韦小镇日内瓦湖畔,约1923年

w13.jpg

湖滨别墅,临湖的长窗方便老人在屋内赏景。如建筑师所言:“这个小小的家是为终年劳作的父母亲、为了他们安享晚年的每一天而设计的。”

w14.jpg

上图右侧的观景处内侧,小窗台方便建筑师母亲的宠物站立。

05

13平米的小木屋

柯布西耶的自宅(之一)则省时省地:45分钟便设计完成,只占用3.66×3.66×2.26共30立方米的空间。在这个“居住细胞”背后,是建筑师最简洁纯粹的设计理念与生活方式。

w15.jpg

勒·柯布西耶的小屋(Villa de Cabanon),法国尼斯蔚蓝海岸(Côte d'Azur),1951年

在这小小的13平米中,“回”字形的四周被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域。随着阳光划分出白日与黑夜,活动与静息交替其中,时间在空间中流动,建筑的秩序在设计者木香四溢、贴近自然的生活场合中显现。

w16.jpg

柯布西耶的小屋室内,右图门口露出的蓝黄色画作为他本人所画。

w17.jpg

柯布西耶的小屋草图与昔时小屋内的他

06

家是妻子的名字

柯布西耶钟情的小木屋没有受到心爱妻子的喜欢;而深受他影响的2018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巴克里希纳·多西(Balkrishna Doshi),其自宅则见证了自己与妻子的恋爱。

w18.jpg

卡玛拉家宅(Kamala House),印度艾哈迈达巴德,1963年

多西的家宅以妻子卡玛拉的名字命名。它融合了工具方设计元素,其花园一反常态地位于住宅后方,在提供更多隐私的同时,房子也成了花园的新颖凉亭。房中“四立柱+楼梯”的标记性结构,最初来自多西见到一束阳光照耀下的妻子拾级而下的悦耳场景。

w19.jpg
卡玛拉家宅楼梯

07

建筑风格在家消失

美国建筑师汤姆·梅恩(Thom Mayn)以他的大型建筑获得了普利兹克奖;但在和妻子的家中,他想做的不是自己的建筑风格,而是一家人的生活方式。

w20.jpg

汤姆·梅恩自宅,美国洛杉矶切维厄特山(Cheviot Hills)

在汤姆·梅恩为家人打造的房子里,生活空间开放:他们可以从客厅直接到泳池;客人在这里也宾至如归,玻璃和植物则使这个家和自然协调无间。

w21.jpg

w22.jpg

汤姆·梅恩自宅

08

风之“银色小屋”

w23.jpg

伊东丰雄自宅“银色小屋”,日本东京,建于1982-1984年,获1986年日本建筑学会奖。

比起成名后的住宅,风一样的“银色小屋”是伊东丰雄这位日本建筑巨匠的成名之作。经济的高速发展赋予了建筑物以临时性,它最亮眼的、像大棚一样的银色半透明屋顶和其它结构都使用了轻型的临时材料,显现出风的轻盈和飘浮感。流动的空气和反射的阳光则在空间中回荡,营造出虚幻的不服和平静感,在这间居所、这个时代,人们逐渐失去了“场合”的归属与记忆。

w24.jpg

w25.jpg

“银色小屋”的顶棚可透过光与空气

09

自宅即“自传”

自宅可能开启建筑生涯,也可能贯穿建筑师的一生。对拉丁美洲现代建筑史上最著名的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而言,他的住宅是其一生不竭发展的建筑语言与景观理念的实践场合;对后人而言,它则是世界的文化遗产。

w26.jpg

路易斯·巴拉干自宅与工作室,墨西哥墨西哥城米格尔·伊达尔戈区(Miguel Hidalgo),1947年初建。

w27.jpg

巴拉干自宅屋顶的石和水

w28.jpg

巴拉干自宅内的色彩与阳光,这座建筑“就是他的自传”。

这朴素、恬静、孤独的建筑是设计者精神的呵护所:厚重的墙体营造平和平静,其上的鲜亮色彩又在魔幻中透出温情;楼梯在空中凝滞,光在墙面与水面上跃动,天主教徒的虔诚则印刻在片段空间的偶像与束束阳光中……

w29.jpg

巴拉干自宅内阅览室“飘浮”的楼梯

10

文人的精神家园

对于第一位中国籍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而言,自宅同样是诗意的安居之所。在公寓楼内61平米的两室一厅中,他不成思议地凭想象打造了一座中国传统文人的园林。

w30.jpg

王澍自宅,杭州,1997年建成,后建筑师进行室内设计。

在这个一家人生活的场合中,壁柜与卧室两门洞之间的空间是园林的“廊”,阳台上扭转的盒子是供人休憩的园中之“亭”,五层的书架是高耸的“阁楼”,八盏特别设计的木质灯与桌椅则是一间间平等的“房”……就这样,建筑师以想象的方式为自己构建了精神的栖居家园。

w31.jpg

w32.jpg

王澍自宅内部

如王澍所言,“两室一厅”以一种内在的规范将人们的居住强制性地压缩到了分户墙内。或许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法子重新打造住宅,但或许可以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重新释放想象和精神的自由;在重重压力下,努力成为空间和生活的主人。对你而言,居所究竟是什么呢?

[编辑、文/赵婧]

w33.jpg



/    《建筑技艺》代办署理产品     /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新增企业专属云,多人异地联机汇报功能,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w34.jpg

/     关于《建筑技艺》     /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德律风: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w35.jpg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德律风:010-57368780。

(杂志近期主题包含:“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     重要启事     /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w36.jpg

欢迎关注建筑幕墙微信
温馨提示:
1、在论坛里发表的文章,仅代表发帖人即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论坛的所有内容都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论坛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5、如果本站文章内容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996741585@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成都汇赢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 蜀ICP备19016737号

GMT+8, 2024-5-18 20:06 , Processed in 0.07009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