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胜 发表于 2021-2-22 10:19:50

【AT】建筑师的儿子会打洞?



以下来源:MINDARCH(id:Mindarch)





每一个梦想改变世界的建筑师,理想破碎的最后一击,不是世道的残暴,不是工作的艰难,不是才调的干枯,更不是更新了防火规范,而往往是。。。

必须准点回家带娃。

回家带娃的杀伤力远甚于“陪女朋友看片子”。

如果不克不及满足女朋友,可以考虑换一个能帮着画楼梯详图的女朋友,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讨论节点上,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

但自己生产的孩子就很难隔离父子关系,含着泪也要养下去。

这才逐渐明白,还没有孩子的建筑师,是不足以坐下来讨论职业理想的,除非结扎。





有了儿子之后,建筑师赖以生存的西半球生物钟被完全改变了。以前加班熬夜伤身体,现在不到9点打哈欠。多少次立志哄娃睡后爬起来画图,最后都化为了泡影。

给儿子讲的睡前故事,简直像是魔咒,讲不了几页,视线就开始模糊,然后就开始说梦话,甚至放置起工作。

如果运气好儿子也处于半昏迷状态,可以蒙混过关,双双睡去;但有时候儿子还没达光临界点,就会突然发问:为什么白雪公主要去开项目会?为什么丑小鸭还在改图?

从一种接近神性的梦幻中,拉回既不克不及睡觉、也无力画图的悲惨现实之中。

周末也做不成事情,在通往加班的道路上,儿子是最大的绊脚石。

搬走绊脚石是一个技术活,一定要小心,石头底下可能埋着妈妈这颗地雷。



好比要周日去加班,之前就得做好铺垫:

儿子,周六爸爸陪你去博物馆,然后可以去游乐场爽一把,爽完去吃哈根达斯,再顺道看看有什么喜欢的玩具添置添置。星期天天气也不太好,正好在家和你妈一起练练琴、把作业做了,再陪妈妈去做做指甲——记住,一定要先做作业再做指甲。

这样才能把儿子拉到支持爸爸工作的立场上。

争取一点画图的时间是多么的不容易。

唯一能松口气的,只有出差,总算被上传到云端,这时才能慢慢把怨念化作思念,睡前可以通过手机视频,和已经做完作业练完琴写好日记做完课外阅读洗过澡吃过夜宵刷过牙的儿子,讨论一下贝利亚奥特曼和安纳金天行者的黑化问题。







好不容易儿子养到能生活自理了,伟大的教育时代来临。

对于要不要课外培训的事情,爪妈骄傲的以为,自己昔时奥数拿过奖、高考数学满分,数学这点儿小事儿完全可以自己来。

我也被这一乐观精神感染,觉得自己小学写字角逐拿过小红花,高中作文写出过班级范文,语文这点儿小事儿完全可以自己来。

后来才明白,我们犯了极其严重的左倾冒进主义毛病。

教小孩子是一项自力于我们知识体系之外的神奇技能。会做不会教的人生挫败感,远甚于方案被批、投标没中、质检整改和业主投诉。致使很长一段时间,晚上下班都不敢回家。

相比而言,爪妈“高考数学满分”这一人生资本要雄厚许多。在儿子遇到难题的时候,妈妈都可以满脸傲娇地说:来,给妈妈看看,你妈我昔时可是高考数学满分的人。

儿子眼中布满了敬仰的小星星。

写字小红花和班级范文都远不足以达到这样仰止的高度。前后鼻音的区分就耗尽了我这条命的最后一道血柱。另一条命丢在了看图写话上。第三条命失落进了阅读理解的深渊。





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现在普遍观念里最好的教育模式,竟然就是古典时代建筑师的教育:懂艺术,擅长绘画,精通音律,数学、几何的理性逻辑,文学家、诗人的浪漫气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文明演进的历史,思索哲学政治的问题;编个电脑运算程序解决逻辑运算,做点手工表达造型和雕塑的创作发明力。

如果真是按着这个菜单培育成功了,实在想不出来除建筑师,什么职业能够容纳这么多冗余技能。

既然这样,建筑师的素养在儿子的教育上多少还是起了点作用。

好比幼儿园老师安插每个人要做个建筑的模型。苍天啊,总算给了我们家一次笑傲全班的机会。

当其他小朋友的模型是这样的时候,



我们做的是这样的。这精确的比例,这讲究的做工,这纯白的抽象形体,还有雪弗板和U胶的精密粘接,建筑系的传统素养爆棚。



放学后,儿子有点沮丧地说,老师说太白了,欠好看。

看来社会对建筑师还是缺乏理解和关怀。

我们家主动承包了班里各种活动海报制作。KT板、易拉宝、手绘+PS变着花样上。就盼着学校消防检查,我们随时准备把他们学校测绘一遍。

建筑师爸妈另一个便当,就是旅游。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如今去哪都得遛着娃。

普通爸妈带去看的建筑一般是古迹、旅游景点。建筑师爸妈可以带去一些更酷的现今世建筑,小小年纪就可以认识一下密斯、卡瓦特拉瓦和多西,虽然知道和不知道也不差多少。









能在儿子面前找回尊严的,还是带去看看建筑师的本职工作。

有一次,带儿子参观科大的景观塔工地,儿子看完,别着小嘴,眼泪汪汪地说:爸爸,以后你去世了,我只要看到这座塔,就会想到你;我也会带我的儿子来这座塔看看你。





虽然儿子的思路简直清奇,你爹我只是设计了这座塔,又不是要把骨灰埋在这塔底下;但想到百年之后每逢清明儿子领着他的子孙来这里缅怀我,也省去了这帮人清明长假排队出城的烦恼,不由为这浓浓的亲情感动,顿时又觉得找到了多年来努力工作的深刻意义。

我后来还特意在设计上增加了一个小细节:在塔座底下挑出的四角飞檐下面,增加了一组和结构结合的长椅,这样以后你们来的时候估计是上不去这座塔了,底下背靠着清水混凝土的基础坐会儿也不错,下雨天也淋不着。



固然,我也惊喜地发现,这排座椅是情侣们散步经常小憩的处所,特别隐蔽,背靠塔基也不会相互干扰到其他情侣呢。



建筑圈里,建筑师爸妈多半不认为建筑师是个好职业,申明不肯让孩子们入坑。但实际情况又确有很多子承父业。就像很多老演员都不肯意让孩子从艺,最终阴差阳错孩子们还是进了演艺圈。

我觉得,一方面,孩子眼中的爸妈自带光环,他们看到好的一面,纷歧定理解背后的艰辛。另一方面,行业虽有诸多短处,但总归还算是踏踏实实靠技术吃饭的职业,又能沾点艺术家的气质,比起很多职业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说的再功利一点,有爸妈做了一代积累总还是会有更多的优势。等他们出来工作的时候,放眼望去,设计院院长、开发商老板、规划局领导,都是爸妈的同学、同事、校友、关系户,再不济也是能搭句话的同行,这不就是《奋斗》里的“陆涛”吗?即便天资有限,无缘成名成家,叔叔阿姨总会赏口饭吃,和同样情况下再去其他行业肉搏相比,只会更有利一些吧。

这么一想,又觉得很多干几年,即便理想破碎,人脉也得留好。

万一儿子真来打洞,条件总归比我们赤膊上阵的这代好的多。我们没机会实践的理想,万一不小心被他们实现了呢?





关注这个公号很久了,今天有请神秘作者进场
刘彬,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事业四部建筑师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代办署理产品   /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新增企业专属云,多人异地联机汇报功能,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关于《建筑技艺》   /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德律风: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德律风:010-57368780。

(杂志近期主题包含:“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   重要启事   /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欢迎关注建筑幕墙微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T】建筑师的儿子会打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