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y靓 发表于 2023-8-7 08:25:45

建筑·规划·园林研究方法论发凡



作者:

张波,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终身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讲座教授,华中农业大学讲座教授。

设计学科的研究方法论旨在探索认识发生、扩展、深化、革新的规律,使设计师获得进行研究活动的观念线和行动力。我们需要反对认识上的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正视设计学科的特点,对设计学科的研究的范畴、条理、谱系、特性、回馈设计、“套路化”等内容做出具有建设性的回答。本文是《建筑·规划·园林研究方法论》一书前言的扩充和重写,对以下五个问题进行了系统回答。


一、研究方法论有什么用?
二、如何获得整个研究领域的系统性?三、设计学科的研究方法有何怪异性?四、研究如何回馈设计活动?五、如何防止研究方法套路化?



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设计学科中,如何进行研究活动?

这个问题既理想,又现实。理想者,建筑师、规划师、风景园林师总有一种立功而外的立言要求。在现实创作以外,是否存在着可以传于后世的思想?广厦高台、城池阡陌、茂林修竹,这些物质的空间,蕴含了何种认识?如此种种,莫不春风拂面、情怀盎然(图1)。现实者,设计学科的人员眼下需要应付种种与研究相关的紧要局面。建筑、规划、园林等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如何顺利地完成结业论文写作,拿到学位?设计师如何发表论文,晋升职称?设计学院的教师如何确立研究方向,并达到学术指标的要求?如何申请各类研究资助?如此种种,莫不令人惴惴不安、风声鹤唳。


图1:利兹建筑协会(LEEDS ARCHITECTURAL SOCIETY)奖章上的建筑师形象,艺术家未知,约 1900 年

对于研究活动既要又怕,折射出建筑、规划、园林这些学科研究方法的不发达。设计学科的研究方法与建筑、规划、园林行业所要求的设计技能其实不直接相关联。建筑巨匠杨廷宝曾经对子女们说:“自己很羡慕刘(敦桢)先生和童(寯)先生会写书,可惜自己只会搞设计,书写欠好”。这种感受并不是孤例,且十分普遍。在笔者的见闻中,时常接触到优秀的设计师,由于不熟悉和掌握设计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景愿上,对学科发展的布满了想法,可是找不到思路;在行动上,不知道如何界说研究问题并规画研究过程;在现实中,致使学业进展(如学位论文写作)、职业发展(如职称评定)等方面受限、受挫;乃至于排斥、回避研究活动,甚至对本专业失去信心。

无可否认的是,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设计学科中研究活动的重要性随着学科自己的长大越来越凸显。这个以培养建筑师、规划师、风景园林师等实践人才的大领域,越来越对研究活动、研究能力显现一种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但来自现今全球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也来自设计策划、土地开发、政策制定、环境管理、反馈市民介入等非传统设计师职业活动的需要,更来自设计师群体对自身的意义、角色、技能、前途自发反思的要求(图2)。尽管社会上和设计师群体自己对设计学科中研究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多有争议,近年来学术研究的“注水”问题愈演愈烈;可是无可否认的是,在建筑、规划、园林领域,研究活动成为一种不成缺少且越来越重要的要求。关心学科前途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学科的成熟不但在于其学科“知识领域”的阔窄厚薄,而且更在于“知识发生机制”也就是研究方法的多寡强弱。因而,研究活动的开展是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从技能向学科转变的必由之路。



图 2:建筑(阅读建筑图册),约翰·格奥尔格·赫特尔(Johann Georg Hertel),弗朗索瓦·布歇(François Boucher),18 世纪

在建筑、规划、园林的研究生教育中,研究方法的训练机制其实不完善。所谓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要学习从事研究活动;为了包管研究活动的操作性和可控性,研究生期间就应该提供研究方法训练。以笔者较为熟悉的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为参考,现实情况其实不乐观。根据2014年的统计,中国大陆的高等院校共设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的硕士点分别为30个、32个、36个(这里统计的是通过专业学位评估的硕士点情况,没有介入评估的硕士点数量估计和通过评估的数量相当。)博士点分别为18个、13个、20个。在那时这三个专业绝大多数并未在的研究生教育中开设研究方法课程。到如今,很多院校开设了“论文写作和学术规范”的课程,绝大多数尚处在名家“拼盘”讲座的状态,离系统健全连贯的认识论讲授尚有相当距离。在美国,大多数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的硕士、博士课程计划中开设了自力的研究方法课程,然而其课程体系也比较随意,没有形成一个或者更多的成熟范本。设计学科陆续呈现了若干研究方法论著,虽然各具开创性,可是普遍存在着以例代论和偏于几种具体操作方法的问题,系统性和深度都不尽如人意。总之,设计学科从事研究活动的研究者、教师、研究生,还缺乏一秘闻对完善系统的案头指导书籍。

建筑、规划、园林研究方法的不发达原因既来自于设计学科自己的目标设定,也来自于对认识活动的神秘主义或者虚无主义态度。设计学科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从事设计实践、为社会提供建造愿景的建筑师、规划师、风景园林师(图3);而不是像纯知识产出型学科(如物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培养为社会提供理论认识的物理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因而,设计学科的研究传统其实不悠远,对研究方法的积累固然也不深厚。在设计学科发展过程中,建筑师、规划师、风景园林师很难意识到在实践背后的认识内容,历来依赖于个别巨匠的“布道”。在认识机制上,设计师愿意将巨匠们的认识归结为神秘主义的“智慧”或者“能力”,并安于消费而不是创作发明认识的状态。中国古代的学术活动有过分强调直觉性和灵活性的传统,所谓“文无定法,文成法定”。这种虚无主义的论调很容易在强调创作发明力的设计学科找到市场。好比,彼得罗(Peter Rowe) 在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持久间(1992—2004年),取消了该院博士生的研究方法课程,他的理由是研究方法是没法子讲授的。


图 3:舒瓦瑟尔(Choiseul)公爵和军事工程师在卢浮宫大画廊查看图纸,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17 世纪

恰恰相反,研究方法的讲授不但可能,而且需要。当美国和欧洲建筑院校在二战以后开始大量设立研究生项目后,设计学科中对于研究活动的要求日益跨越了设计活动自己。创作发明认识不再是行业巨匠的专属性活动,而酿成研究生和教师被要求介入的广泛性活动。在设计学院中的研究活动亦不再只是随机的、同仁性质的、“有感而发”的自发追求,而酿成“法定”化、制度化的工作。各国的设计学院对于研究生结业和教师考核都被要求按期地产出研究功效,且有越来越严苛的趋势。毛泽东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作为实践学科的设计师们固然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事理。而当设计师们接触研究活动以后,逐步认识到:生产愿景的设计实践和生产认识的研究实践存在着显著的分歧;认识不克不及“自动地”从设计实践中发展出来,而需要在认识论的有效引导下买通思路。传统的 “从做中学”“自省内观”“模仿”等切入研究的方式依旧有效,可是难于满足短时间考核活动对于研究控制性、预测性、效率性的要求,更难使研究者获得研究的全局观和自信心。总之,研究方法论的展开基于“道可道”的前提,从理论创作发明活动之上的认识机制层面探讨设计学科研究的途径和规律,使设计学科的研究活动从自发状态进展到自觉的状态。

研究方法论的展开应该对以下五个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

一、研究方法论有什么用?

研究方法论旨在帮忙研究者买通研究思路使设计师的思想富于可靠性,不再是畅想乃至于乱想;也使研究行动具有认识的引导,不至于只是机械模仿。借用美国作家托夫勒的话,研究方法论是“知识的知识”;是以知识为考察对象,探求认识发生、扩展、深化、革新的认识;是对探求知识生成和扩展规律的讨论。研究创作发明理论和知识,自己就难免抽象;而研究方法作为创作发明、验证、修正理论的理论,会显得更加抽象这种认识条理设定不该该成为研究方法论混沌不清的理由。研究方法论不是对建筑、规划、园林学科理论作总括式介绍的条理,而是在学科的理论创作发明活动之上、论述这些理论发生机制的条理。研究方法论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创作发明一堆空泛的概念,而是在于为设计师的研究活动提供思维工具,使研究者们能够获得观念上的引导。

研究方法论的核心是研究本体和研究程序。大多数人对访谈、问卷、观察等具体研究方法其实不陌生;但进行研究时会感到困难重重,原因在于从观念上对研究缺乏理解。当我们将“研究”视为名词时,需要搞清楚“研究是什么”。也就是建立认识论,指导研究者掌控研究本体,讨论包含:研究对象的指向、理论构建的外延和内涵、设计与研究的逻辑冲突、研究者与设计师的身份冲突、研究个体与学术共同体关系,各种研究方法的逻辑差别(图4),等等。当我们将“研究”视为动词,需要搞清楚“研究怎么进行”。也就是建立程序论,指导研究者获得贯穿研究过程的思路,包含研究问题确定、文献综述梳理、研究方法选定,搜集并分析材料,等等;程序论重点是研究规画阶段各活动的张力(图5)。在讨论清楚了“研究是什么”和“研究怎么进行”的基础上,我们对具体研究方法(访谈、问卷、观察等)的深入讨论才有意义。这包含对每种方法的操作程序(包含步调、诀窍、门槛等)进行清理,也包含对认识原理(即研究方法背后的思想基础、价值观、优势、局限性)论述清楚。综上,研究方法论的范畴包含三大部分:认识论(总论)、程序论、具体方法(分论)。



图 4: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



图 5:研究规画过程和研究执行过程

二、如何获得整个研究领域的系统性?
我们对于一个领域的掌控,其理想状态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建筑、规划、园林等设计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很广的牵涉面,其“无所不包” 的学科内容决定了其研究领域如 “宇宙之大”:它既综合了美术、工程、地理学、生态学、物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种知识门类,又涉及实践过程中立项、策划、决策、分析、设计、建造、管理、使用、再利用等各个方面。可是,对于这个“宇宙之大”的领域,其研究对象纷繁隔绝,其认识路径班驳陆离缺乏观念上的整合沟通,整体还比较混沌破碎。由于研究方法是认识从无到有的操作工具,在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研究对象、研究范式等关系和条理上提供了很好的疏通渠道。因而,研究方法不可是研究思路的推动器,也是研究范式的收纳箱。我们能够基于研究方法的穿透力,真正将设计学科的诸多研究范式切割勾连,形成网络谱系,完成对于研究趣味的总清理——描绘设计学科研究中的“品类之盛”(图6)。初学者对学科研究理路能鸟瞰性掌握,视野不局限于自己领域有效的研究方法,且便于分歧范式研究的比较借鉴。


图 6:设计学科研究方法论谱系

三、设计学科的研究方法有何怪异性?
在研究方法其实不发达的设计学科内探讨知识积累,需要借鉴成熟的框架,途径有三:其一是借用其他学科(如社会学、水文学、心理学)相对完善的具体研究方法;其二是从普通的研究方法入手,将普遍的研究规律投射到设计学科的需要之中;其三是分析总结设计学科自身的知识积累经验(图7)。比起纯科学学科,设计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包含以下四点:面向整全结果的综合性(而不是分析的)、从无到有的未来性(而不是存在的)、以图为媒的形象性(而不是简单抽象的)、讲求创作发明的多解性(而不是唯一的)。这些特点与讲求分析、存在、抽象、唯一的科学研究方法不但存在趣味差别,也存在逻辑冲突。以上的前两条路径(无论是普通的研究方法,还是其他学科相对完善的具体研究方法)都是围绕实证的科学研究方法展开的,成熟且逻辑性强,可以带来清晰的研究思路。同时,也易忽略未被科学实证所覆盖的设计学科研究对象。


图 7:发展设计学科研究方法的三条路径
非论是从哪个路径,发展设计学科研究方法都需要在有效可靠的前提下,满足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这三个学科真实的认识需求。应该强调,以空间、场合、环境为对象的社会学研究和采取社会学方法的设计学科研究,虽然可能采取相似的研究方法,可是存在着立场和观点区别。由于目前的研究方法只能建立在实证主义的主干之上,设计学科研究方法论在引进其他学科的研究程序、趣味、技能的同时,应该打下设计学科的本位烙印。一方面,弥补更多的非“科学”研究方法内容,包含历史研究、案例研究、思辨研究等;另一方面,对于舶来的成熟科学研究方法,更多地挖掘出设计相关的特有过程、特有对象、特有趣味而不是冲刷这些趣味。未来还应该规画进行建筑、规划、园林学科的学术史考察,使研究方法的自生积累路径(第三条)更加扎实。

四、研究如何回馈设计活动?
设计活动和研究活动的素质是截然分歧的:设计从抽象到形象,研究从形象到抽象;设计从片面到丰富,研究从丰富到片面;设计的推进要求造型和综合技能,研究的推进则有赖于抽象和分析技能。两者都有各自阐幽抉微之处,而从技法到逻辑上均显现对立关系。即使如此,设计学科的研究肩负着回馈设计活动的基本使命研究得出的认识应该对设计活动有所震动。这就需要于研究方法论而外,发展一种“研究型设计”的范畴,提供学术认识向设计转化的桥梁,提供从设计中再归纳出认识的回归通道(图8)。在诸多的研究型设计的类别中,设计者通过吸收研究功效或者运用研究方法,震动“普适”的设计过程,发展出“更优”的设计功效;或者,设计者通过对自身设计过程的记录、梳理、评判,触发更多对设计过程的认识,进而归纳成经验性知识,发展出能够推而广之的新的“设计回路”。


图 8:研究型设计中的认识与设计过程的互动

五、如何防止研究方法套路化?
随着近年精细化和短时间化学术考核制度的普及,设计学科的研究也显现大量“注水”的态势,发生了大量精致而肤浅的研究。这些研究并不是粗制滥造通常问题清晰、理论充分、逻辑顺滑、数据丰满、论述严密;然而其认识反映为“四化”:内容同化、方法固化、文章套化、认识僵化。在这种现象中,很难说疏通研究思路的研究方法没有被滥用,或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里研究方法的悖论在于,原本研究方法用来满足研究者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却反而使学术研究领域变得惨白和无聊。研究方法带来的操作性、预期性、效率性、可控性被滥用,研究思路异化为研究套路,研究者依仗着成熟健全的研究操作流程,沿着理论的最浅层切入,高效率地发生了大量浅薄无用的认识(图9)。对于这个研究功效呈爆炸性增长的时代,后人会不会惊叹于今世研究同时存在的浩瀚和肤浅(或者浩瀚的肤浅)?


图 9:戴手套的赤裸吸血鬼,艺术家未知,1864 年
应对研究方法套路化,不但要求研究者正确对待作为工具的研究方法,更需要从认识论(总论)的方面加强研究方法论的建设。研究推理逻辑在形式上的顺滑其实不克不及必定包管研究内容上的深刻丰满。研究活动的实质是研究者突破学术共同体的认识水平,捕获超出自我的思想感动并付诸行动。研究者应该为发展真认识而适配恰当的研究方法,而不克不及围绕好用的研究方法适配假研究问题。研究者能够凭借研究方法的引导进行愉快的思辨挣扎,而不克不及去庸俗无感地滥用研究方法“套路”规避设计活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设计活动自己的微妙性、复杂性、矛盾性、趣味性始终依旧是认识无尽的来源。具体的研究过程能够提供框架、逻辑、规范,在观念上引导研究者,可是绝不克不及取代研究者主体的思想能动性。这就要求研究方法论不但应该满足在“术”的操作层面上帮忙研究者买通研究思路,更应该在“道”的认识层面成为设计学科思想范畴的批判工具(从而扼杀那些根本就没有需要进行的研究计划)。正视成熟研究范式和设计学科自身需求之间的紧张关系,从主题、内容、价值等实质认识内容上批判和扩充现有的研究方法,治愈套路化的浅薄,抵抗可能的学术精细化解体。
显现在这里的《 建筑·规划·园林研究方法论》一书(图10),吸收了上述的认识要点。这本书既写给广大读者,也写给二十年前(乃至于现在)的笔者自己。在那时,作为设计师的笔者本人深感于入手研究的困惑和无助,期盼能够看到一本成熟系统的研究方法书籍为研究提供观念上的扶引。十多年以来,笔者在美国、中国、墨西哥、智利、意大利等国家进行研究方法的授课、讲座、训练营、硕博士论文答辩等活动,这些经历均极大地丰富了该书的内容和深度。通过研究方法原理的讲授,很多研究初学者为研究的构思和行动找到通径,使人感到这项工作是有意义的。其间,笔者也亲眼看到更多伶俐热情的研究入门者,他们或者因未能找到思路规范的门径而困惑无助,或者因滥用研究方法产出大量“浅薄而精致”的“注水”研究而虚度时光,这些都十分令人遗憾。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一定水平上抵制这些遗憾的发生,给建筑、规划、园林学科的研究者带来信心、希望、方向、能量,除助力度过惴惴不安、风声鹤唳的研究考核关卡,还能保有最早春风拂面、情怀盎然的好奇探索初心,促使有格调、有法度的学术研究局面的形成。
本文为《 建筑·规划·园林研究方法论》前言,此次发表有较大扩充修改。《 建筑·规划·园林研究方法论》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23年3月出版。



图 10:《建筑·规划·园林研究方法论》书影

(原文刊登于《建筑师》杂志2023年6月刊,微信版已略去文中所有注释、图片来源、参考文献等信息,正式版本以原文为准。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书讯 | 《建筑·规划·园林研究方法论》简介

| 学术研究 | 张波:建筑学科的求知范式

| 学术研究 | 张波:如何打破学术内卷化

《建筑师》No.223丨2023年6月刊



长按二维码
快速订购《建筑师》223期杂志

【专题征稿】



【日常征稿】



【新刊征订】



2023年杂志征订火热进行中!

《建筑师》杂志由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

责任编辑:陈海娇内容统筹:陈海娇内容终审:李鸽微信编辑:邵婕查找公众号:建筑师 The Architect
新浪微博:@建筑师杂志微博投稿方式:登录系统进行在线投稿(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杂志订阅:邮局统一邮发代号82-60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建筑·规划·园林研究方法论发凡